主力机构如何通过“对倒”操控市场
在股市交易中,“对倒”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手法,通常由主力资金或机构投资者使用,目的是在市场中低价吸筹、吸引市场注意,或制造高成交量以符合某些条件。本文将详细解读“对倒”的定义、操作方法及如何辨别对倒行为。
“对倒”是一种由同一家机构或主力资金,通过多个账户在多个证券平台上同时进行的交易行为。其目的是通过交易价格的控制,低价吸筹或制造市场假象,进而达成某些特定的交易目的。需要明确的是,对倒行为必定来自同一机构,且通常是有目的的,并非所有的大单交易都是对倒行为。
对倒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市场注意或制造高成交量,往往不涉及直接出货。机构通过对倒操作,提升成交量和换手率,可能会为其未来的操作创造条件。对于对倒行为的一个常见标志是“大单对倒”。如果一个大单的买卖成交超过500手,那么这笔交易就有可能是对倒操作。机构往往事先准备好大单,然后通过多个账户将其执行完成。
辨别对倒行为,首先需要观察交易的具体模式。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对倒行为:
1.大买单被散单连续砸掉:当市场上出现大量买单时,若被小买单(通常为几十手甚至几百手的小额买单)迅速吃掉,很可能是对倒操作。比如,一个买单大额成交,后面跟随的小买单不断吃掉,这种情况往往与对倒有关。
2.压单行为:与买单不同,压单一般挂在卖1档以上的位置(如卖4、卖5),而不会直接挂在卖1档。这样可以减少市场的买卖压力,并且通过精细操作控制价格波动,逐步积累筹码。
3.密集型成交夹单:对倒操作往往会集中在某一时间段,形成大量的买卖成交量,但股价却几乎不变。这种现象很容易出现在分时图上,表现为买卖双方的大单交替出现,但股价却没有太大波动。
以正邦科技为例,机构主力在股价处于较低水平时,通过对倒操作吸筹,制造市场的关注。例如,在正邦科技股价低位时,主力通过对倒操作以低价吸引市场资金关注,并在后期实现股价的上涨。通过分析分时图,我们可以看到,在几个关键的时间段(如10:30、13:30到14:00等),对倒行为频繁出现,显示出主力在这些时段进行集中操作。
通常情况下,主力机构在对倒时会将股价波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,避免造成过大的市场波动。例如,某些股票的波幅可能会被控制在2%以内。这样做是为了在不引起市场过度关注的情况下,悄无声息地完成吸筹。通过对倒,主力机构能够在低位悄悄积累大量筹码。随着对倒操作的不断推进,股价可能会出现一波小幅的回调或震荡。这时候,主力往往会通过一波强力上涨来释放已积累的筹码,带动股价上涨。在操作过程中,观察分时图的成交量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存在对倒行为。例如,在特定时间段内,如果看到成交量异常放大,但股价变化不大,这可能是对倒操作的信号。
尽管对倒行为有助于主力吸筹,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。首先,如果对倒的持仓比例过高(如超过3%),会容易被交易软件识别出来。其次,过度的对倒可能引起市场的警觉,导致其他投资者的反应,从而影响市场情绪。
此外,对倒操作需要精准控制,否则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市场反应过度,造成股价波动或市场不理性反应,这可能会增加主力的操作难度。
对倒行为是一种机构资金通过操控多个账户在市场上同时操作,达到吸筹、吸引市场关注或制造高成交量的目的。辨别对倒需要观察成交量的变化、单量的分布、以及股价的波动。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时图和市场成交量的动态变化,来分析主力资金的意图和市场的走势。然而,对倒操作虽具备较强的隐蔽性,但其背后的资金流动和操作痕迹仍然可以被敏锐的投资者察觉,从而帮助进行更精确的市场判断和操作决策。
相关内容
- 主力对敲的意图 12-17
共 0 条评论发表评论
- 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