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股票的支撑位与压力位
支撑位与压力位的定义:1.压力位:指股价上涨过程中会遇到的阻力位,也就是前期的高点、顶部区域。股价在达到这个位置时,由于卖盘压力较大,可能会停止上涨或发生回调。2.支撑位:指股价下跌过程中遇到的支撑点,即前期的低点或底部区域。股价在触及支撑位时,会由于买盘力量较强,出现反弹或停止下跌。
如何找支撑位和压力位?
压力位:
1.找到前期的高点,这些高点形成的区域会对股价上涨形成一定的阻力。
2.横盘周期越长,压力位的效应越大;如果一个高点横盘很久,很多投资者在这个位置建立了头寸,这个点就会变得更具“压力”。
3.第二压力和第一压力:如果在某个价位上多次形成高点,它们就会分别成为第一、第二等多个压力位,这些压力位的重要性会根据形成的次数和时间周期来判断。
支撑位:
1.找到前期的低点,这些低点形成的区域会对股价下跌形成支撑。
2.支撑位的有效性和强度,也和前期的横盘时间、底部的密集程度有关。
3.横盘周期越长,支撑位的效应就越强。特别是那些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震荡和积累的低点,会形成更强的支撑。
如何分析有效支撑和压力?
成交量的作用: 成交密集区:这是决定支撑和压力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。股价在某一价格区域放量交易,说明该区域积累了大量的买卖订单,股价突破此区域需要消耗更多资金,形成更大的阻力或支撑。真实存在的压力位:当股价突破了某个密集成交区的压力位时,意味着这个价位区间存在很多人套牢,突破这些位置需要主力花费更多资金清除这些筹码。通常,真实的压力位也对应着大量的散户成本。
心理层面的压力位:如果某个价位并没有伴随显著的成交量,突破这些价位时通常需要的资金较少。比如股价短期内的上涨,虽然遇到技术上的压力,但如果成交量不大,通常不会形成很强的实际压力,突破概率也较大。整数位和历史高点:这些通常属于心理压力位,尽管技术上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阻力点,但其真正的压力大小要看成交量。
遇到支撑位:当股价跌到支撑位时,可以考虑买入操作。如果股价跌破支撑位,则需要止损。遇到压力位:当股价上涨到压力位时,可以考虑卖出或高抛。如果股价突破压力位,则可能继续上涨。
相关内容
- 跌破支撑位的止损技巧 12-09
- 龙头股有哪些特征? 08-19
- 如何选择已经跌到位的股票 12-10
共 0 条评论发表评论
- 暂无评论...